英偉達 文章 最新資訊
英偉達AI芯片效能演進速度已超過摩爾定律?
- CES 2025期間,英偉達CEO黃仁勛表示,英偉達AI芯片效能演進速度已超過摩爾定律。資料顯示,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公司共同創(chuàng)辦人摩爾(Gordon Moore)提出,是指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(shù)目,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,性能也提升一倍。黃仁勛近期對媒體表示,英偉達的系統(tǒng)進步速度比摩爾定律快得多。我們可以同時建立架構、芯片、系統(tǒng)、函式庫和算法。 如果你這樣做,那么你就能比摩爾定律更快推進,因為你可以在整個堆疊上進行創(chuàng)新。CES 2025展上,英偉達推出了多款產品,包括全新GeForce RTX50系
- 關鍵字: 英偉達 AI芯片 摩爾定律
全球最小AI「桌面超算」發(fā)布,英偉達B端C端兩手抓
- 每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電子展(CES)是科技圈最重要的盛會。今年,英偉達創(chuàng)始人兼首席執(zhí)行官黃仁勛發(fā)表開幕主題演講,推出了多款新品 —— GeForce RTX 50系列GPU、支持機器人開發(fā)的世界模型Cosmos,以及一臺被他稱作“世界上最小的個人超級計算機”Project Digits。
- 關鍵字: AI 超算 英偉達 聯(lián)發(fā)科
TOYOTA合作英偉達 撼動全球車市!歐系可能沒生存空間
- 汽車業(yè)的重磅消息,英偉達執(zhí)行長黃仁勛昨日在國際消費電子大展(CES)宣布英偉達將與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TOYOTA合作,開發(fā)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,TOYOTA也將采用英偉達旗下自駕車平臺Drive AGX Orin平臺,使用英偉達芯片與操作系統(tǒng)。財經作家游庭皓在臉書粉專發(fā)文分析全球車市現(xiàn)況,如今已經沒有歐系車的生存空間。黃仁勛昨日在CES演講中提到,TOYOTA將采用英偉達汽車芯片,合作開發(fā)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。TOYOTA在搭配英偉達車用芯片、操作系統(tǒng),與新一代車輛及機器人通用處理器Thor下,效能將提升20
- 關鍵字: TOYOTA 英偉達
英偉達DLSS 4發(fā)布 可以用AI為每個渲染幀生成三幀
- 1月8日消息,1月7日,英偉達推出了新一代DLSS 4技術,黃仁勛表示RTX 5090性能可以達到RTX 4090的兩倍之高。據(jù)介紹, DLSS 4首次引入了多幀生成技術,可以用AI為每個渲染幀生成三幀。當它與DLSS技術套件協(xié)同工作,可以實現(xiàn)傳統(tǒng)渲染8倍的性能,同時通過NVIDIA Reflex技術保持快速響應能力。英偉達表示,DLSS 4還引入了圖形行業(yè)首個Transformer模型架構的實時應用技術。基于Transformer的DLSS光線重建和超級分辨率模型帶來了2倍的參數(shù)和4倍的算力,可在游戲場
- 關鍵字: 英偉達 DLSS4 RTX 5090
英偉達發(fā)布基于Blackell架構的RTX50系列顯卡 1月上市
- 1月7日消息,CES2025開幕式上,英偉達CEO黃仁勛進行了首個演講。在該場演講中,黃仁勛宣布英偉達發(fā)布新一代Blackwell架構的RTX 50系列顯卡,售價最高1999美元。(RTX 5070定價549美元,RTX 5070 Ti定價749美元,RTX 5080定價999美元,RTX 5090定價1999美元)黃仁勛現(xiàn)場公布了最新發(fā)布的 RTX 5090、RTX 5080、RTX 5070 Ti 和 RTX 5070的價格,最高售價1999美元,該系列顯卡將于今年一月上市。黃仁勛稱基于Blackwe
- 關鍵字: 英偉達 Blackell架構 RTX50 顯卡
四個月最大跌幅!英偉達CES發(fā)新品、黃仁勛作震撼演講,為何股價還慘跌?
- 英偉達在本周開幕的消費科技產業(yè)“春晚”CES上震撼亮相,似乎還沒能打動股市投資者,股價反而創(chuàng)四個月來最差表現(xiàn)。美東時間1月7日周二,英偉達股價高開,盤初曾漲近2.5%,后大幅回落,開盤不到半小時后即轉跌,此后持續(xù)下行,美股尾盤刷新日低時,日內跌6.3%,最終收跌6.2%,創(chuàng)2024年9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,跌落周一連漲第三個交易日刷新的收盤最高紀錄。在此之前,英偉達CEO黃仁勛剛剛在周一開幕的CES大會上面向現(xiàn)場6000多名觀眾發(fā)表主題演講,并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和技術,包括但不僅限于基于Blackwell
- 關鍵字: 英偉達 CES發(fā)新品 黃仁勛 股價 慘跌?
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合作機器人伙伴:宇樹科技與小鵬均在其列!
- 1月7日消息,在正在舉辦的CES 2025展會上,英偉達創(chuàng)始人兼CEO黃仁勛公布了英偉達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開展合作的伙伴名單,其中國內廠商包括宇樹科技H1和小鵬汽車老鐵。公開資料顯示,宇樹科技作為專注于人形機器人領先公司,不久前正式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H1。據(jù)了解,H1是國內第一臺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,這款機器人不僅標志著國內人形智能機器人技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, 更是雙足機器人技術應用的重大突破。此外,據(jù)早前報道,小鵬汽車推出的AI機器人被命名為“老鐵”,采用仿人結構設計,擁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
- 關鍵字: CES2025 英偉達 機器人 宇樹科技 小鵬汽車
英偉達攜手臺積電押注硅光子學,共筑 AI 芯片新高地
- 1 月 7 日消息,隨著芯片制程工藝逼近物理極限,近年來提升芯片性能面臨巨大挑戰(zhàn),而其中一項新興的解決方案就是硅光子學技術(SiPh),有望打破這一瓶頸。最新消息稱,英偉達與臺積電已合作開發(fā)出基于硅光子學的芯片原型,并正積極探索光學封裝技術,以進一步提升 AI 芯片性能。查詢公開資料,硅光子學是指在硅基材料上構建光子集成電路(PIC)的技術,用于實現(xiàn)光學通信、高速數(shù)據(jù)傳輸和光子傳感器件等功能。該技術融合光子電路與傳統(tǒng)電路,利用光子進行芯片內部通信,實現(xiàn)更高的帶寬和頻率,從而提升數(shù)據(jù)處理速度和容量。相比傳統(tǒng)
- 關鍵字: 英偉達 硅光子 臺積電 AI芯片
英偉達AR眼鏡專利曝光:無背光全息技術 更清晰自然
- 1月6日消息,最近,英偉達在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官網(wǎng)上公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AR眼鏡專利,名為“無背光增強現(xiàn)實數(shù)字全息技術”(專利號US20250004275A1)。這項創(chuàng)新技術于2024年6月提交申請,并于2025年1月2日正式對外公開。該專利的核心亮點在于其革命性地摒棄了傳統(tǒng)AR眼鏡中常見的背光系統(tǒng),轉而采用先進的數(shù)字全息技術和環(huán)境光干涉技術。通過精巧的光學設計和深度學習驅動的神經網(wǎng)絡控制系統(tǒng),這項技術能夠呈現(xiàn)出更為自然、清晰的虛擬圖像,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。增強現(xiàn)實眼鏡(AR眼鏡)作為一種前沿科技
- 關鍵字: 英偉達 AR眼鏡
反壟斷壓力下出手?英偉達7億美元收購后,AI初創(chuàng)Run:ai要將軟件開源
- 剛克服監(jiān)管阻力被英偉達收購,以色列人工智能(AI)初創(chuàng)公司Run:ai就要將旗下軟件開源了。美東時間12月30日周一,Run:ai在自家官網(wǎng)公布,目前僅在基于英偉達系統(tǒng)運行的Run:ai軟件將開源。這意味著,AMD和英特爾等英偉達的對手將能獲取Run:ai的代碼,調整它用于采用英偉達競品硬件的計算機。Run:ai 表示:“我們渴望在迄今所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再接再厲,擴大我們優(yōu)秀的團隊,擴大我們的產品和市場覆蓋范圍。開源軟件將讓它(軟件)能夠擴展到整個 AI 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?!盧un:ai的軟件幫助管理和優(yōu)化AI硬
- 關鍵字: 英偉達 AI 軟件開源
消息稱字節(jié)跳動計劃2025年花70億美元購買英偉達芯片
- 12月31日消息,盡管美國全力限制中國企業(yè)獲取最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,字節(jié)跳動仍在持續(xù)使用英偉達的頂級產品。據(jù)知情人士透露,字節(jié)跳動近期向其供應商表示,公司計劃在2025年在海外投入最多70億美元采購英偉達芯片。這一由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張一鳴主導的計劃,預示著字節(jié)跳動將成為全球頂級高端硬件采購者之一。字節(jié)跳動正在利用美國出口管制的漏洞,在海外數(shù)據(jù)中心部署那些美國限制出口至中國的英偉達Hopper AI芯片。據(jù)兩位熟悉相關規(guī)劃的消息人士稱,張一鳴近期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(qū)的數(shù)據(jù)中心運營商展開了談判,計劃在明年英偉達新一代
- 關鍵字: 字節(jié)跳動 英偉達 人工智能 OpenAI Hopper芯片
關于我們 -
廣告服務 -
企業(yè)會員服務 -
網(wǎng)站地圖 -
聯(lián)系我們 -
征稿 -
友情鏈接 -
手機EEPW
Copyright ?2000-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& PRODUCT WORLD.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電子產品世界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
京ICP備12027778號-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:1101082052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802012473
Copyright ?2000-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& PRODUCT WORLD.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電子產品世界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