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汽車未來可能不是汽車,但是現在還不知道“它”會被叫做什么,于是我們根據”它”的特性- 移動,稱”它”為移動工具。日系汽車大廠Nissan對于未來移動工具的規(guī)劃之一就是電動車。
Nissan發(fā)展電動車有其背景,該公司的二氧化碳(CO2) 濃度長期目標是低于550~450ppm,也就是到2050年時,所有新車的CO2排放量與2000年相比,必須減少70% ~90%。Nissan為了達成減少CO2的長期目標,在策略上分為中短期及長
- 關鍵字:
Nissan 電動汽車 節(jié)能減排
- 新聞事件:
英飛凌與博世等在功率半導體領域合作
事件影響:
此次合作意在提高電動汽車等的功率電子系統(tǒng)能效
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,其在功率電子半導體分立器件和模塊領域連續(xù)第六年穩(wěn)居全球第一。據IMS Research公司2009年發(fā)布的《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和模塊全球市場》報告稱,2008年,此類器件的全球市場增長了1.5%,增至139.6億美元,而英飛凌的增長率高達7.8%?,F在,英飛凌在該市場上占據了10.2%的份額,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份額
- 關鍵字:
英飛凌 分立器件 模塊 電動汽車
- 在汽車行業(yè)的未來發(fā)展方向上,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正成為一個明顯的趨勢。目前看來技術上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是混合動力,下一步就是純電動汽車,再下一步可能就是完全脫離電動的燃料電池汽車,燃料電池可能是最終的解決方案。
節(jié)能和環(huán)保的雙重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日益引起業(yè)界重視,然而從傳統(tǒng)的燃油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,人們也面臨多種選擇。在汽車行業(yè)的未來發(fā)展方向上,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正成為一個明顯的趨勢。目前看來技術上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是混合動力,下一步就是純電動汽車,再下一步可能就是完全
- 關鍵字:
新能源 汽車電子 電動汽車 混合動力車
- 7月1日起,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(yè)及產品準入管理規(guī)則》(以下簡稱《規(guī)則》)正式實施。此次發(fā)布的《規(guī)則》對新能源汽車產品按技術水平細分為起步期、發(fā)展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,并相應限定其市場化的范圍,對車企準入也進行了限定。
《規(guī)則》所附的《新能源汽車技術階段劃分表(2010年12月31日前適用)》中,將使用鎳氫電池和鉛酸蓄電池的混合動力乘用車列入成熟期。以鋰離子電池為動力的混合動力乘用車、商用車和純電動汽車,則列入發(fā)展期。發(fā)展期產品允許進行批量生產,但只能在批準的區(qū)域銷售使用,并至少對20%的產品的運行
- 關鍵字:
新能源 鋰離子電池 電動汽車 鎳氫電池
- 人類遭遇能源危機
火是人類最初的能源,用于取暖、熟食,甚至驅散猛獸?;鸬膽锰岣吡巳祟惖奈拿鞒潭龋瑹崃康奶嵘?,又使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了青銅器時代。迨至18世紀英國工業(yè)革命,在蒸汽機的推動下建立起了現代文明社會,蒸汽機將熱能轉換為機械能,促進了大量生產。以后隨著火力發(fā)電廠的建設,石油的開采,汽油發(fā)動機的出現,核發(fā)電廠的應用,煤、石油、天然氣、鈾等自然資源不斷被開采出來,為人類提供能源。據美國能源部的報告,2003年世界的用電量為14.8萬億度,其中發(fā)達國家占29%,其余國家占71%,預計到2030
- 關鍵字:
太陽能 半導體照明 電動汽車 200907
- 盡管面臨著金融危機,汽車電池行業(yè)卻在快速地成長。人們對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更多關注已經導致電池創(chuàng)新和市場的成長。憑借著在研發(fā)上的大規(guī)模投資,德國已經為成為這一市場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作好了準備。6月8日至12日在加州長灘 (Long Beach) 舉行的 Advanced Automotive Battery & EC Capacitor Conference 大會將會對這種趨勢為德國所帶來的業(yè)務機遇進行介紹。
Fraunhofer 雜志稱,德國國內該細分市場的規(guī)模已達約9億美元,預計到
- 關鍵字:
大眾 電動汽車 鋰離子電池
- 摘要:電動汽車蓄電池組的工作狀態(tài)主要指各電池在工作時的端電壓、工作電流和溫度5個參數的變化情況。對電池工作狀態(tài)的檢測通常有集中式檢測法和分布式檢測法,采用“部分”集中、 “整體”分布的思路,將電池分成若
- 關鍵字:
狀態(tài) 檢測 及其 管理 蓄電池 電池 電動汽車
- 介紹了一種基于CAN總線的電動汽車數字控制系統(tǒng)的研究過程。該數字控制系統(tǒng)基于Cygnal公司的C8051F040單片機為控制核心,選用Phliips公司的CAN總線收發(fā)器PCA82C250芯片作為CAN控制器和物理層總線之間的接口;數字控制系統(tǒng)嵌入μC/OS-Ⅱ實時操作系統(tǒng),提高了工作穩(wěn)定性和可靠性。同時還詳細講述了其硬件結構和軟件的設計思路。
- 關鍵字:
控制系統(tǒng) 研究 數字 電動汽車 CAN 總線 基于 驅動器
- 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汽車產業(yè)帶來了嚴重沖擊,但是我國電動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利好政策在不斷推出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電動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,核心電池技術有待突破,各種配套設施有待完善等。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尚需政府更多扶持。
4月10日,由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主辦的“純電動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——— 機遇和挑戰(zhàn)”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,會議吸引了業(yè)內眾多專家。今年,政府針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出臺了種種利好政策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電動汽車產業(yè)的發(fā)
- 關鍵字:
吉利 電動汽車 鋰離子電池
- 1.引言近年來,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研制取得了長足的發(fā)展。與燃油汽車相比,電動汽車具有低噪聲,零排放,綜合...
- 關鍵字:
電動汽車 逆變器 電磁兼容
- 巴黎汽車展于2008年10月2日開幕。本屆車展上的看點之一可以說是本田的“Insight概念”。本田定于2009年春季上市的新款混合動力專用車“Insight”,估計將會采用這種概念車的外觀設計來投放市場。Insight的特點是價位相當低,與目前的“思域混合動力車”以及豐田汽車的“普銳斯(Prius)”基本款約230萬日元的價格相比,Insight僅為200萬日元左右。本田計劃借助這種低價格的優(yōu)勢,在日美歐
- 關鍵字:
富士 電動汽車 驅動系統(tǒng) 豐田
- 2008年10月6日,在經過兩輪拍賣之后,中緯積體電路(寧波)有限公司被比亞迪收購,比亞迪由此而一舉擁有了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發(fā)能力和生產能力。
- 關鍵字:
比亞迪 電動汽車
- 日產汽車開發(fā)出了采用SiC二極管的汽車逆變器。日產已經把該逆變器配備在該公司的燃料電池車“X-TRAIL FCV”上,并開始行駛實驗。通過把二極管材料由原來的Si變更為SiC,今后有望實現逆變器的小型輕量化、提高可靠性。對于電動汽車而言,逆變器的大小一直是布局的制約因素之一。
SiC元件作為具有優(yōu)異特性的新一代功率半導體備受矚目。SiC的絕緣破壞電場比Si大1位數左右,理論上SiC導通電阻可比Si減小2位數以上。原因是導通電阻與絕緣破壞電場3次方成反比。導通電阻小,因
- 關鍵字:
SiC二極管 電動汽車 逆變器 功率半導體
- 引言
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(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;PEMFC)是一種將儲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發(fā)電裝置,具有能量高、噪音小、無污染、零排放和能量轉換效率高等特點,適合做電動汽車的動力能源。各國政府、企業(yè)和科研機構都致力于研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動汽車,而燃料電池發(fā)動機作為其核心目前處于突破前期,正在成為新的研發(fā)熱點。然而,許多研究都僅僅著重于改善燃料電池堆的性能,對控制系統(tǒng)的研究則相對較少。傳統(tǒng)的控制系統(tǒng)是根據特定的發(fā)動機特點而設計的,其
- 關鍵字:
燃料電池 PEMFC 電動汽車 發(fā)動機
- 隨著石油價格的日益高漲和汽車尾氣排放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加劇,電動汽車在全世界范圍內進入了高速發(fā)展的時期。純電動汽車、混合動力汽車、燃料電池汽車等電動汽車正在發(fā)揮各自的優(yōu)勢,得到規(guī)模性推廣應用。
?
??? ?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(jié)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?王賀武
?
??? ?國際電動汽車技術研發(fā)與商業(yè)化提速
?
??? ?·
- 關鍵字:
電動汽車 燃料電池 節(jié)能減排
電動汽車介紹
電動汽車(Electric Vehicle) 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,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,符合道路交通、安全法規(guī)各項要求的車輛。一般采用高效率充電電池,或燃料電池為動力源。電動汽車無需再用內燃機,因此,電動汽車的電動機相當于傳統(tǒng)汽車的發(fā)動機,蓄電池相當于原來的油箱,由于電能是二次能源,可以來源于風能、水能、熱能、太陽能等多種方式。
目錄
1 歷史沿革
2 結構
3 優(yōu)點
4 主要 [
查看詳細 ]
關于我們 -
廣告服務 -
企業(yè)會員服務 -
網站地圖 -
聯系我們 -
征稿 -
友情鏈接 -
手機EEPW
Copyright ?2000-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& PRODUCT WORLD.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電子產品世界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

京ICP備12027778號-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: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