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電表 文章 最新資訊
三相四線智能電表的電源解決方案
- 1、引言 傳統(tǒng)的三相四線制智能電表,為解決高壓輸入及四線制的供電要求,采用3PCS工頻變壓器進行電壓變換,再通過整流及濾波電路實現(xiàn)直流電壓的輸出,這種方案的優(yōu)勢是成本低,缺點是體積大。同時不同國家、不同區(qū)域,三相四線智能電表的工作電壓存在很大的區(qū)別。目前一些國家(如中國、俄羅斯)實際供電電壓達到380VAC、而有的國家(如美國)則達到了480VAC。如果把如此高的供電電壓通過線-線直接接入85-264VAC輸入的AC/DC電源中,則電源將出現(xiàn)過壓損壞等情況。因此,85-264VAC輸入的常規(guī)電源
- 關鍵字: 金升陽 智能電表
基于藍牙通信的移動抄表終端的設計
- 新型智能電表增加了電子標簽和電子封印要求,通過智能標簽和封印管理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電子化、信息化管理,完善了計量部門日常對電表的巡檢監(jiān)督監(jiān)察。本文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新型智能電表的移動抄表終端的方案設計。針對安卓設備的大量普及,藍牙技術具有低功耗、低成本的特點,設計了一種基于藍牙通信的抄收智能電表信息的方案。移動抄表終端的硬件設計采用模塊化思想,設計了電源管理電路、主控芯片控制電路、藍牙模塊電路、RS485電路、紅外電路、高頻RFID(13.56MHz)電路和超高頻RFID(860~960MHz)模塊電路。該方案成本低
- 關鍵字: 藍牙 安卓設備 手持抄表 智能電表 RFID 201510
智能電表軟硬件的抗干擾設計
- 智能電表的設計,由于微控制器的引入,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這是因為由于電源等引入的干擾可能導致程序指針跳飛,從而引起不可預測的后果,諸如電量數據的丟失、改變或死機等。像家用電腦和普通儀器儀表對死機等現(xiàn)象是允許的,可以通過人工復位,重新設置等手段來恢復,求長年連續(xù)的掛網運行,如果運行中出現(xiàn)任何異常現(xiàn)象,均要求能自動恢復正常工作。然而,在工程實際中,噪聲和干擾是不可避免的。目前,大多數智能電表都應保證在干擾較強的現(xiàn)場運行,因此如何提高智能電表的抗干擾能力,保證其在規(guī)定條件下正常運行,以及防止儀表內部產
- 關鍵字: 智能電表
智能電表——電源管理及電力線通信
- 該培訓教材主要介紹電源管理和建議的方案,以及電力線通信方案。
- 關鍵字: 智能電表
意法半導體(ST)的STCOMET 智能電表平臺通過重要標準認證和互通性測試
-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、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(STMicroelectronics,簡稱ST)宣布STCOMET智能電表SoC平臺通過新的重要技術協(xié)議認證[i](protocol certifications),將進一步強化開發(fā)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建立一個標準統(tǒng)一且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平臺,符合全球主要供電企業(yè)所用的電力線通信(PLC, power-line communication)標準。 通過G3-PLC Alliance[ii]組織在2014年9月公布的G3-PLCTM認證測試項目需要的兩顆
- 關鍵字: 意法半導體 智能電表 SoC
智能電表激發(fā)市場潛能 模擬IC廠商直面技術挑戰(zhàn)
- 近幾年,全球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大規(guī)模智能電網建設工作,這為整個智能電表技術供應鏈帶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發(fā)展空間。作為現(xiàn)今全球電力基礎設施現(xiàn)代化的基礎,智能電表憑借其計算和雙向通信一體化的特點,使得電表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電力計量工具,而是進一步轉化成現(xiàn)代高智能電力設備,并在整個電力基礎設施中擔當更廣泛的角色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,2015年全球智能電表出貨量將達到1.63億臺,年復合平均成長率將達15.4%。 由此看出,全球智能電表市場的持續(xù)增長為整體智能電表產業(yè)鏈帶來巨大的發(fā)展機遇,特別是對上游
- 關鍵字: ADI 智能電表 遠程抄表
關于我們 -
廣告服務 -
企業(yè)會員服務 -
網站地圖 -
聯(lián)系我們 -
征稿 -
友情鏈接 -
手機EEPW
Copyright ?2000-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& PRODUCT WORLD.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電子產品世界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
京ICP備12027778號-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: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
Copyright ?2000-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& PRODUCT WORLD. All rights reserved.
《電子產品世界》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




